甘文标课题组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者:scbb   时间:2017-11-17 15:59:06    点击率:

       阿尔茨海默症(A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缺失以及痴呆等症状。阿尔茨海默症主要的病理学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突触的消失。早期的研究证明突触丢失的发生远远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症状,并且这种突触丢失与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认知功能的缺陷有着非常好的相关性。神经元的活动与突触变化紧密相关。然而,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神经元活动与突触异常的联系并不十分清楚。

       甘文标课题组近期在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杂志上发表题为 “Abnormal dendritic calcium activity and synaptic depotentiation occur early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的通讯论文,运用经颅在体双光子显微镜对3月龄还未出现明显行为学异常的APPPS1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进行观察与研究,发现在AD小鼠在跑步的过程中,第二三层部分excitatory神经元的树突钙信号呈现出非正常的长持续时间和高峰值变化,远高于正常小鼠中所占比例。并且在正常小鼠脑内注射和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可溶性Aβ寡聚体可以引起类似AD小鼠中出现的长持续时间和高峰值的树突钙信号,揭示了可溶性Aβ寡聚体通过对突触的作用,进而引起一些神经元结构及功能性的改变。同时,甘文标课题组发现在AD小鼠中经历长持续时间的树突钙信号的突触钙活动明显降低,突触的大小显著下降。这些结果揭示AD早期突触异常可能是由于长持续时间的树突钙信号的影响累积而导致的。

       阿尔茨海默病很难预防及治愈的原因在于其病理学特征通过多年改变而逐步形成,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发现的在β淀粉样沉淀形成之前,甚至在整体神经元活性发生改变之前,出现的树突钙信号及突触连接强度的异常,对于理解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理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药物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靶点。

       本研究由甘文标教授指导,白杨博士及多位课题组成员合作完成,以上工作得到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及深圳市孔雀计划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3024-017-0228-2